close

  中新網3月3日電 李瑩是一名來自於中國傳媒大學的女生,畢業後她擔任了央視《遠方之家》的外景主持,正是由於這個經歷,讓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赴倫敦大學學院攻讀紀錄片和文化人類學專業碩士。《華聞周刊》日前刊發了她的留學經歷,原文當鋪摘編如下:
  曾經的主持人,現在的窮學生。李瑩說,她很享受現在的學習生活,能有更多時間看很多書,更想西方世界是如洗碗機何看待中國的。李瑩認為,之前做旅游節目主持人是一個好機會讓她“行萬里路”;現在希望有機會去讀“萬卷書”。
  李瑩喜歡看很多書,類型很多、範圍很廣。她會在深夜睡不著的時候選擇讀《沉思錄》;也會在一個人的時候讀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看他們如何論友情,講正義。李瑩說:“它們把我帶進一個思辨的世界,一個萬事萬物有規則,人應該守規則的世界。”她也很享受聽老一輩廣院(中國傳媒大學)的播音教授們朗讀普希金的《致大海》或是餘光中的《永遠,我等》,“我覺得詩歌里是個很美好的感性世界,常常‘餘音繞梁’,不願意出來。其房屋貸款實我的感受可能也是應了那句老話: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來英國之前,李瑩在中國中央電視臺工作過一段時間,擔任《遠方的家》系列特別節目的外景主持人。那段經歷讓她看到了一個多元文化和不同種族生活下的中國,途中有太多讓她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我和同事們曾騎著馬連續3天穿越台北港式飲茶雪山,途中借宿在一個9歲哈薩克族男孩的家裡。他耐心懂事地照顧我們,後來採訪時得知他的暑假生活就是在無人區雪山放牛、放羊,為的是賺錢給患胃病的爸爸治病。還有一個故事讓我難忘:新疆奇台縣的塔塔爾族鄉裡有一位唯一會說塔塔爾族語言的女孩,她和我一般年紀,一邊打工一邊上學,父親因車禍失去雙腿,一家人辛苦忙碌就是為了遠送她去俄羅斯學習塔塔爾族語言,他們最大的願望是女兒能把塔塔爾語傳承下來,不讓族人忘記自己的語言。”
  在情趣用品採訪中,李瑩被太多朴實動人的邊疆故事打動。李瑩覺得遇見他們是她的幸運,“對於自己來說,我想他們其實和我一樣,在通過努力一點點改變自己的生活,實現願望。”
  正是因為這段經歷,來英國後,李瑩選擇了倫敦大學學院(UCL)的紀錄片和文化人類學碩士專業。“因為邊疆行,我開始對不同的社會文化產生興趣,並希望用紀錄片的方式記錄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歡樂和憂傷,他們真實生活中的表情和生活中的挑戰,這些都讓我為之著迷。同時文化人類學幫助我理解和分析題材,像少數民族、移民、現代中國農民工、城市化、全球化這些我感興趣的題材都源自於文化人類學的論文。喜歡紀錄片是因為它讓我感受到自己真實的存在,因為它把我帶入這個社會中正在發生的故事和正在生活中的人。他們不是單一的個體,他們是時代、國家、社會和家庭環境下的寫照。記得有一次我和班上英國同學討論,真實的生活這麼複雜曲折本身就充滿戲劇性,為什麼不記錄真實呢?在我心裡它比虛構的故事有更強的吸引力。”
  李瑩坦言想趁年輕看看更廣闊的世界。她說:“我覺得央視的經歷僅僅是一份工作而已,但是對我來說,真正的好機會是在我覺得學識不足時有機會讀書,在我想要提問的時候有智者為我解惑,在我想要三省吾身的時候有這個時間讓我停下來去糾正自己的錯誤。這些對我來說是更好的機會。”
  Q&A:
  Q:你之前做的是一檔旅游類的節目,你怎麼形容當時的生活狀態?
  A:做主持的時候還沒有畢業,現在看來,覺得當時的自己很青澀但是很勇敢,不怕犯錯,也不怕危險。
  Q:做外景主持的時候,會有很多人喜歡,也會被人羡慕,你如何看待?
  A:被人羡慕對我來說是一件讓我戰戰兢兢的事情,因為這意味著我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去值得擁有這樣的機會。
  Q:聊聊英國的生活,最喜歡英國的什麼?
  A:喜歡英國保留傳統的精神, 我想英國人以一種文明和軟性的方式保留傳統,併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不同文化。就像我們依然能看到數不清的教堂和莊園還有人與人之間的禮儀,這些是現代中國在快速發展之中遺失掉的東西,英國人把它們保護得很好。
  Q:來英國幾年?你自認為自己的這段時間過得如何?
  A:充實!我來英國讀碩士不到一年,但是卻突然萌生出想繼續留在這的願望,覺得時間太短,有太多書沒有讀,太多旅行還沒開始。
  Q:在英國,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A:在英國,我覺得生活很寧靜,很享受在學校的日子,即使是拉上好朋友熬通宵寫論文也並不覺得苦。學校的學術氛圍很好,即使身在英國,也能看到足夠多書本描述中國的城市鄉村和現代化。這種感受很奇妙,也讓我很渴望理解西方著作中對中國理解的角度和程度。
  Q:以後有怎樣的目標?夢想是什麼?
  A:未來希望早日自食其力,在喜歡的環境中和喜歡的人一起工作生活。夢想是成為知識分子。  (原標題:留英中國女生:曾經的主持人 現在的窮學生(組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swomstrx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